4月7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行政区325会议室召开产业管理委员会会议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老年大学等建设工作。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路平,学校党委书记、理事长廖立国,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鸣,常务副校长郑家茂,副校长严景阳、黄学寿,产业学院合作企业代表广东慈元堂副总裁王思洋出席会议。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廖立国主持。
会议现场
李路平在会上指出,学校立足新时代,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老龄事业发展格局,布局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学院、老年大学等,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力与担当,并就如何高效推动相关平台建设工作指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看得懂”,深入了解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等,把握相关政策的深刻内涵与核心要义,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二是要“学得透”,在学懂弄通政策、做好发展谋划的基础上,敢于思考、敢于尝试,切实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各平台建设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三是要“做得准”,要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紧密围绕建设目标和任务挂图作战,展开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战略合作,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重大课题攻关等方面推进变革与创新,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
廖立国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之道,打造了一批产教融合新平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平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供给侧和企业人才需求侧搭建桥梁,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以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学院为契机,高质量完成硬件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建设工作,充分整合资源有力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管理规范、办学成效好的老年大学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做好大健康产业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产品研究,注重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教协同创新。他强调,要进一步明确相关平台组织架构,优化完善建设方案、实施细则、责任清单,通过平台把校内外资源、教育和培养等有机结合,同时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加强人才培养、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的针对性,助力健康中国及健康老龄化建设。
与会人员围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建设方案,结合平台建设基础、地方产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规划等,从智库服务、科技服务、创新成果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方案,形成方向明确、维度清晰、指标细化的标准体系,充分统筹学校资源、形成建设合力,确保产业学院、老年大学等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成。
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老龄事业及老年大学筹建方面较早进行系列探索和谋划。其中,2010年成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2016年成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南方养生养老保健分会;2017年成立健康学院,设置健康管理与服务、护理学两个专业;2021-2022年主办全国第一、二届数字化背景下医疗健康创新实践研讨会;近期成立大健康产业学院和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获工信部“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方向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此外,学校正在加快推进国学院建设,目前已投入4.5亿元,包括学术交流中心、国学馆、国医馆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健康教学实习基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传承基地。近期理事会会议已专门讨论老年大学筹建事宜,同意学校与广东慈元堂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兴办“老年大学”,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体。
在学科专业方面,学校大健康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将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前沿技术应用,组织健康、药学、食品、计算机、电子、音乐、体育、美术、旅游等多学科专业资源共同参与建设,逐步形成大健康和以老年康养为主的学科专业群。同时,大健康产业学院强化校、企、地方三方合作,首批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开展包括音乐疗愈、中医康养、智能辅具、文化养生等主题的20余项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科研立项。
下一步,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将进一步依托大健康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聚焦一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一个平台的“1+3+1”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载体,与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与大健康产业结合度高、育人质量受企业认同度高、学生能力符合岗位需要度高、科教服务企业能力高的“四高”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载体;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大健康和生物制药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有实效的示范性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还于去年11月获批设立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为入选6所高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将通过培养软硬能力兼备的高素质集成电路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江西岸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来源:党委宣传部)